• <track id="nenwl"></track>

    健康之苑

    健康視頻 科普文章
    首頁>>健康之苑>>科普文章>>正文科普文章

    關注女性抑郁,促進女性心理健康

    日期:2023年03月10日      來源:網站編輯      瀏覽:1914次



    一、什么是心理健康

    心理健康是指個體內部心理和諧一致,與外部適應良好的穩(wěn)定的心理狀態(tài)。

    我國大規(guī)模調研顯示:女性的心理健康問題明顯多于男性,

    二、影響女性心理健康因素:

    1.個體因素:生理、年齡、性格、遺傳、疾病、教育和婚姻家庭等

    2.社會因素:職業(yè)、文化、壓力、城鄉(xiāng)和環(huán)境等

    3.突發(fā)因素:偶然或突發(fā)事件

    三、女性抑郁

    1.相關調查結果顯示:抑郁障礙是全球第二大致殘病因,并構成嚴重的公共衛(wèi)生問題,女性抑郁和焦慮的患病率是男性的2倍,且病程比男性持續(xù)時間更長,減少女性抑郁患者將大大減輕由精神障礙所致的全球致殘負擔。

    2.女性抑郁的癥狀特征:非典型癥狀(軀體癥狀)更常見:食欲增加、睡眠增多、精力下降、疲乏、疼痛。

    四、影響抑郁患病率性別差異的因素:

    1.“假象”假說:

    此觀點認為,抑郁在男性和女性中的患病率事實上并無顯著差異,女性抑郁之所以看起來遠多于男性,原因可能在于男性抑郁的識別和治療較女性更少,或者某些癥狀具有性別特異性,導致女性更容易被視為抑郁。

    2.個體易感性差異(生物學因素):

    1)遺傳因素

    抑郁癥的遺傳度約為30-40%,女性的遺傳風險似乎高于男性

    基因-環(huán)境研究提示遺傳因素對于患病存在多向效應,負性環(huán)境因素可通過遺傳因素升高特定精神障礙的易感性,如女性在應激生活事件下更容易罹患內化障礙,包括抑郁癥,而男性則更容易罹患外化障礙

    2)性激素

    性激素可調控腦內多個神經遞質系統(tǒng)(包括5-HTDANE)以及個體對環(huán)境因素的敏感性

    在性激素變動的關鍵時期,如青春早中期,以及絕經期,女性均出現了抑郁風險的顯著升高

    3)生理應激反應

    通常男性對社會心理應激的生理應答更大,包括HPA軸活動增強、舒張壓升高、負性或攻擊性情緒應答、調控恐懼反應等,相比之下,女性的應激反應相對較弱,HPA軸應答遲鈍與更高的抑郁風險相關。

    3.個體易感性差異(心理學因素):

    1)氣質、人格及應對類型:

    從兒童早期開始,女孩調控注意及抑制沖動的能力即強于男孩,而男性相對更活躍和沖動,從高強度刺激中獲得的愉悅感更強;缺乏積極情感及外向程度較低與抑郁風險升高相關。青少年期開始,女性的神經質得分開始顯著高于男性,并持續(xù)終生,而神經質是確鑿的抑郁癥高危因素。另有研究顯示,神經質與女性抑郁的相關性高于男性。

    此外,女性的同情心、親社會性、宜人性等人格特質水平高于男性,更容易對身體感到羞恥和不滿意度,且反芻的應答方式(如被動重復地體驗傷痛)更為顯著,均可能與抑郁的性別差異相關。

    2)既往罹患焦慮障礙:

    女性抑郁患者共病焦慮的比例高于男性,焦慮障礙始自兒童及青少年期者,往往遷延為慢性病程,并升高日后抑郁發(fā)生風險。

    4、環(huán)境因素(微觀層面):

    1)應激暴露及易感性

    在青少年期,女孩的人際應激源更多,對這些應激的易感性也顯著高于男孩;應激的產生可預測日后的抑郁發(fā)作。

    2)社會支持:

    缺乏社會支持對于抑郁的預測效應在女性中似乎強于男性,針對女孩和婦女的暴力針對女性的暴力是一個全球性的嚴重問題,WHO估計,世界范圍內有30%的女性是配偶軀體及性暴力的受害者,而女性暴力受害者罹患抑郁及物質相關障礙的風險為對照的2倍。

    3)童年期負性事件:童年期負性事件,早年負性事件(如軀體/情感虐待及忽視等)受害者更容易出現內化及外化癥狀,包括抑郁。

    5、環(huán)境因素(宏觀層面):

    全球范圍內,性別不平等的現象較為普遍,性別平等水平較高地區(qū)的女性罹患抑郁的風險較低,性別相關的社會準則及結構同樣與針對女性的暴力相關,包括教育成就、掌管財產的情況等,進而影響抑郁患病率的性別差異。


    擬稿人:張躍坤



    關閉
    er久99久热只有精品国产,久久婷婷秘 精品果冻传媒,国产日韩亚洲欧美精品专区,热久久精品无码视频

  • <track id="nenwl"></track>